睡了三個小時,在正午夜醒來,從冰箱裡拿出媽媽泡的蜂蜜綠茶喝了一口,安靜地坐到床上翻開近日的隨身書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,讀到了非常受用的一段話。所以順手打了書摘,為了給日後的自己重溫再享,也希望可以讓同類人得到同樣的撫慰。


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書摘


Page 194:敏感度與神經質

對於藝術家來說,人類經驗的無限性不是那麼重要,更重要的是這一切經歷的深度和濃度。 -美國作家伍爾夫(Thomas Wolfe)

敏感度決定感受經驗的濃度。敏感度深深影響我們體驗人生的方式。不同敏感度的兩個人,在相同情境中,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,於是他們也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經驗。

有創造力的人通常非常敏感。敏感的人體驗人生時看得更多,對情緒、氣候、任何事,都有超乎一般人的感受。遇到挫折,敏感的人受打擊的程度可能超乎想像;對色彩敏感的人在顏色中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;對人際關係敏感的人讀得出別人的內心獨白。敏感的人可能因為看到流浪狗而哭泣、看到別人不友善的眼光而受傷。自己的痛苦,人類的痛苦,在敏感的人身上會加倍呈現。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婁梅(Rollo May)說:

特別有創意的人特別容易受個人性格張力影響;這種人更敏感,在生活中更受苦,但他享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簡單說,敏感度就是開放度,開放自己的感受能力,向經驗開放、向人生開放。封閉的人在許多狀態下關閉自己的接收器,這是安全的做法,讓人們過著保守而安逸的生活。開放的人接收得更多,但這讓他更脆弱。就像一台設有各種防火牆的電腦,百毒不侵,但同時也漏失很多不是病毒的資料。

敏感度是創意的必備條件。要培養創意,只有努力開放自己,接受敏感。封閉的人不敏感。但太開放的人如果缺乏觀點,放任對任何事情感動,就容易變成濫情。對於過度敏感的人,如果敏銳的感官背後缺乏觀點的支援,敏感就成了負擔。例如,一個敏感卻缺乏對人生「無常」體認的人,在海嘯現場看到災民的悲慟,承受得了嗎?同樣地,一個敏感而缺乏觀點支援的人,和不友善的人面對面,感受到他一切的敵意,受得了嗎?

反過來說,我們也可以封閉自己,不去感受這一切,讓人生更單純。或許有人說這叫做控制自己的情緒,但這麼做的同時,也可能失去對人與事的感動、失去創意的動力。蘇格蘭心理學家郎恩(R.D. Laing)說:

有創意的人不得不探索令人恐懼的心理領域。他們風險更大,就像去爬山的人比在巷道中漫步的人風險大。

---中略---

心理學中「邊界」理論(Boundary Theory)可以說明敏感度的兩難式:

當我們心智漸漸成熟,會開始歸類經驗。它會劃分經驗成共同特色的不同組合。它設立「邊界」,劃分自我及非自我、醒與夢、幻想與現實、感性與理性、對與錯、男性與女性。這種分類的願望隨著個人自然性向的不同而不同......當這種欲望弱的時候,邊界比較薄,容易穿透,更液態。當邊界變得異常薄,就會有精神異常的現象,如人格分裂症。當邊界變得異常厚的時候,這些精神異常的現象會傾向神經質的防備心。

這說明極度敏感和精神分裂,其實是一線之隔。而低度敏感的人過著保守的生活,所有的經驗都放在安全的界限之內。


(書摘結束)


在閱讀這本書之前,我幾乎不認識賴聲川,只看過他的「暗戀桃花源」,甚至應該只是電影版。在打開這本書之後,我越來越愛賴聲川,甚至已經追過了蔣勳。因為他除了讓我感受到他的感性和柔軟之外,又多了清晰的理論闡釋示範;我猜想這與他所受的美國教育有一定的關聯,我很喜歡他推衍理論的節奏。這本書真是一份美好的禮物,來自上蒼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